囊性异位嗜铬细胞瘤

2022-03-21 00:42:36 来源:
分享:
女性,70岁。左腹胀痛3年,伴恶心呕吐1天。B超示左上腹部肿块。高血压病史数年。CT扫描和增强扫描:椭圆形囊性低密度影在左中腹主动脉旁见,大小约11.8cm×8.6cm,低密度影CT值17HU,内见条索状稍高密度影,壁呈结节状增厚,增强扫描示低密度影无明显强化,边缘见厚薄不均实性成分,强化不均,部分强化较明显,并呈持续强化,腹膜后见稍大淋巴结(图1~5)。图1左中腹主动脉旁见椭圆形囊性低密度影,大小约11.8cm×8.6cm,邻近腹主动脉及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移位;图2;动脉期肿块囊壁明显强化,低密度影无强化,肿块与肾脏及周边组织无明确联系;图3、4囊壁呈持续强化;图5冠状位显示肿块与周边组织结构关系CT诊断:腹膜后神经源性。手术中可见一个巨大的肿块,表面覆盖着大的网膜,表面覆盖着脓苔,组织明显水肿。分离网膜后可见15cm×12cm大小位于肠系膜后,腹主动脉紧密包裹,周围有几个肿胀的淋巴结,由于压迫,肠系膜下动脉向下移位,穿过表面,与肿瘤紧密粘连,有新的血管,表面光滑,中心破裂,血液、脓液和坏死组织溢出,肿瘤为鱼组织,肿瘤不侵入左肾和肾上腺。术后检查:腹膜后嗜铬细胞瘤(恶性变化)(图6)。图6(腹腔)嗜铬细胞瘤伴有坏死和囊性变化,局部包膜可被视为恶性(肿块直径约为)8cm)。化学免疫组织(HE×100):Syn( ),CgA( ),S-100散在( ),CEA(-),HMB45(-),CK8/18(-),EMA(-)讨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来自交感神经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。肾上腺髓质是嗜铬细胞瘤的主要发生部位,约占所有嗜铬细胞瘤的90%。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,又称副神经节瘤,约占10%。主要位于腹膜后交感神经分布区,后纵隔、颈总动脉旁或膀胱壁也可见。少数嗜铬组织经常残留在椎前交感神经旁和膀胱壁上,这也是异位嗜铬细胞瘤见于该部位的主要原因。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CT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常表现为主动脉旁、髂血管旁、膀胱壁或纵隔,多为均匀软组织密度影,少数较大的中心可有低密度坏死区;增强检查,实体部分表现为快速、明显、长时间的增强,其内坏死区域无增强。嗜铬细胞瘤易变性,因此内囊变性、坏死、出血和钙化是常见的。细胞间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扩张的血窦,导致嗜铬细胞瘤早期明显增强,增强持续时间长。这种情况是肾上腺外囊性嗜铬细胞瘤和恶性变化较少,肿块较大,位于腹膜后,与周围组织没有明确的联系,因此来源难以判断,其中大部分为囊性成分,只有囊壁为实性成分,这一特点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,异位嗜铬细胞瘤较少,日常工作较少,缺乏误诊经验。应与以下腹膜识别:(1)神经鞘瘤,常位于脊柱两侧,囊变,坏死常见,边缘可见钙化,嗜铬细胞瘤不明显。(2)囊性嗜铬细胞瘤,主要为囊性病变,钙化少见,可与全身轻微结合并。主要表现为肌肉密度肿块巨大不均匀,可见脂肪低密度炉,边界不清晰,侵袭性生长,血液供应丰富,动脉期明显增强,静脉期和延迟期逐渐退出。异位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类型。早期明显的强化和长时间的强化是嗜铬细胞瘤最具特征的成像表现,但对于非典型的异位嗜铬细胞瘤,CT它主要起到定位诊断的作用,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。因此,如果可以从相邻器官的图像分析中排除腹主动脉旁边的疾病,则应提示疾病诊断的可能性。原来的来源:罗琼、陈晓军.囊性异位嗜铬细胞瘤[J].2018年37(06)临床放射学杂志:1066-1067.
分享: